五分鐘圖書館

五分鐘圖書館

別錯過!每個專屬於你的成長機會!

想要知道什麼時候更新文章嗎?
訂閱Eddie Ow電子報,每週獲取專門為你挑選的職業提升技巧和個人成長分享。

《創業之國以色列》Start-Up Nation

一句話總結:

《創業之國以色列》揭露了以色列這個飽受爭議、政治孤立的小國,如何成為全球創新樞紐,新創公司、創投資金和新科技的數量甚至超越整個大陸。

作者介紹:

本書作者是丹恩.席諾(Dan Senor),他是一位政治評論員和商業顧問。他曾擔任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的高級顧問,也是哈佛商學院的客座講師。席諾深入研究以色列的創新生態系統,他的洞見值得所有關注創新和創業的人一讀。

重點啟發:

創業家的搖籃

以色列擁有全球最高的新創公司密度,平均每2000個以色列人就有一家新創公司,總數超過4000家。許多大企業喜歡收購以色列新創,思科就買下了9家。以色列也是創投資金的熱門目的地,平均每人獲得的投資金額是美國的兩倍,更是歐洲或中國的30倍。此外,在那斯達克上市的以色列公司數量超過60家,比所有歐洲公司加起來還多。

創新者的特質

PayPal在2008年收購一家以色列公司,以更有效地防範詐騙交易。在與PayPal執行長的第一次會議上,以色列人就直言批評PayPal現有的做法。這種自信和堅定捍衛自己想法的個性,用希伯來語來說就是「chutzpah」,是以色列孩子從小培養的典型特質。此外,質疑一切是以色列人與生俱來的能力。多數以色列人信奉猶太教,長久以來,拉比們不斷重新詮釋聖經的意義,而且是通過公開討論的方式。這種辯論和討論何為正確的文化影響所及,造就了許多出色的以色列創業家。最後,他們鄙視等級制度和拘泥於形式。舉例來說:以色列軍隊刻意只設置少數高階軍官,以確保基層士兵能主動承擔工作責任。

逆境變優勢

以色列飽受政治問題的困擾,直到最近,以色列人甚至無法前往鄰國旅行。但這項限制卻成了他們成功的關鍵,迫使以色列企業放眼國際,專注發展科技、軟體和通訊等跨越國界的領域。由於阿拉伯國家抵制以色列出口,他們也無法出口昂貴的商品,因此轉而專注於軟體等小型零件和數位商品。可以說,以色列早在知識經濟成為全球趨勢之前,就被迫轉型為知識經濟。這也是為什麼他們在軍事科技上向內發展。由於政治問題導致與其他國家的聯盟破裂,以色列投入大量資金發展自己的軍事科技,而這些科技最終又惠及大眾(一如往常)。

個人評價:

這本書令人耳目一新,為一個嚴重被低估的國家和經濟體系投射了必要的光芒。《創業之國以色列》有許多深刻的見解!如果你對創業感興趣,一定要讀讀看。作者以獨特的視角,深入剖析以色列成為創新強國的文化、歷史和政經因素。我從中學到,即使身處逆境或面臨政治限制,只要採取正確的應對之道,反而能化劣勢為優勢,激發出更強大的創新動能。

特別推薦《創業之國以色列》給誰:

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幾類人。第一是想更了解自己國家經濟的17歲以色列青年;第二是想尋找新投資機會的55歲創投業者;第三是任何對政治議題感興趣的人。這本書將帶給你嶄新的視野。

Ed的話:

從以色列的創新模式,我們可以汲取與SCALE相關的幾個重要啟示。以色列雖然國土面積不大,卻能透過專注發展軟體、通訊等跨國界的科技領域,成功制定出一套因地制宜的創新策略(Strategize)。以色列重視創新的文化和制度,鼓勵人民勇於質疑、積極辯論,為源源不絕的創意點子(Create)奠定了基礎。以色列軍隊精簡的體制,讓基層士兵能主動承擔責任,某種程度上也算是一種「自動化」(Automate)的管理思維。以色列善於利用本身的政經劣勢,轉化為發展知識經濟的契機,充分利用(Leverage)了其獨特的條件。總之,以色列的創新模式啟發我們,唯有突破框架,化逆境為良機,才能真正激發出不同以往的創意思維,持續增強(Enhance)自身的競爭優勢。

別錯過!
每個專屬於你的成長機會!

想要知道什麼時候更新文章嗎?
訂閱Eddie Ow電子報,
每週獲取專門為你挑選的職業提升技巧和個人成長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