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圖書館

五分鐘圖書館

別錯過!每個專屬於你的成長機會!

想要知道什麼時候更新文章嗎?
訂閱Eddie Ow電子報,每週獲取專門為你挑選的職業提升技巧和個人成長分享。

《創新者們:掀起數位革命的天才、怪傑和駭客》The Innovators 

一句話總結:

《創新者們》帶你穿越數位革命的歷史長河,揭示了這場革命實為數十年來眾多創意人才齊心協力的結晶,讓我們從笨重龐大的機器,邁向口袋中快速且全球連結的設備。

作者介紹:

華特.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是位世界級的傳記作家,曾撰寫過賈伯斯、富蘭克林和愛因斯坦等人的精彩傳記。2014年,他決定挑戰一個稍微不同的主題,追溯數位革命的歷史脈絡,從最初的源頭開始,將他觀察到的線索一一拾起,編織成這本精彩的著作。

重點啟發

程式設計的先驅竟是一位女性詩人

第一位程式設計師是位女性,而且她的程式源自數學和詩歌的結合。19世紀初,拜倫勛爵的女兒愛達·洛芙蕾斯熱衷鑽研數學和藝術。她參加了英國博學家查爾斯·巴比奇的科技沙龍,巴比奇的差分機啟發了她。洛芙蕾斯後來擴展了巴比奇的分析機構想,這台機器能夠處理不同問題,甚至自主切換要解決的問題。在翻譯巴比奇的手稿時,洛芙蕾斯加入了自己的註解,內容是原稿的兩倍還多,價值更高,並描述了第一個電腦程式。基本上,她在1843年就描述了我們現在所認知的電腦 – 一種多功能的通用機器。

嬉皮與駭客讓電腦走入尋常百姓家

個人電腦的誕生要歸功於一群嬉皮和駭客。軟體早期,蘋果和微軟之間展開激烈競爭,但他們都借鑑了施樂公司的技術。不僅如此,硬體也是集體努力的成果。個人電腦的起源可追溯到自製電腦俱樂部,60年代拆解設備來理解其運作的嬉皮,到了70年代成了試圖打造設備的駭客。1975年起,該俱樂部每兩週聚會一次,科技迷賈伯斯和沃茲尼克就是在這裡初次接觸到Altair 8800 – 第一台業餘愛好者可以使用的電腦。俱樂部內對此熱烈討論,當這台電腦登上《大眾電子》雜誌封面後訂單量暴增,賈伯斯和沃茲也意識到蘋果公司的機會來了。

網際網路由學界、軍方、企業界齊心打造

在任何過程中,總有些人扮演著關鍵的連結角色,對最終結果負有重大責任,范尼瓦·布希就是其中之一。身兼麻省理工學院工程學院院長、軍事科學首席顧問、雷神公司創辦人等多重身份的他,將網路背後三大關鍵勢力連結在一起。在他的呼籲下,政府成立了匯集各界專家進行基礎研究的國家科學基金會。李克萊德在這裡分享了他對去中心化網路和即時人機通訊的願景,泰勒將其形成一個大學合作研究網,羅伯茨協助建造。1969年,在他們的構想融合下,軍事和學術網路ARPANET誕生。1973年,隨著網際網路協定的開發,ARPANET開始對更多設施開放。如你所見,網際網路的基礎是由許多人共同奠定的。

個人評價:

我認為《創新者們》傳達的最重要理念是,如果你不願意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思考和作品,那它們都不會有任何意義。無論是獨自追尋或團隊合作,總有一刻你要向世界宣告:「嘿,我做了這個,你們覺得如何?」除非你這麼做,否則稱不上是個創新者。這個道理放諸科技創新、藝術、教育、商業、政治、社會科學或任何其他領域都適用。沃特‧艾薩克森的文筆出色,我十分推薦他的作品。

特別推薦《創新者們》給誰:

那些想要進入創新公司工作的電機工程師;拒絕讓同事接觸公司最重要工作的研發團隊領導以及任何對二進位邏輯著迷的人。

Ed的話:

創新需要分享和協作,這個理念與個人成長和企業經營息息相關。對企業而言,創新是競爭力的關鍵,需要跨部門協作,集思廣益。對個人而言,唯有勇於分享,才能不斷精進,實現自我提升。從自動化(Automate)的角度來看,開放協作有助於提高創新效率。透過知識和資源的共享,可以避免重複勞動,加速創新進程。總之,《創新者們》這本書啟發我們,唯有敞開心胸擁抱協作,才能成就偉大的創新。讓我們一起向這些偉大的創新先驅致敬,並效法他們無私分享的精神!

別錯過!
每個專屬於你的成長機會!

想要知道什麼時候更新文章嗎?
訂閱Eddie Ow電子報,
每週獲取專門為你挑選的職業提升技巧和個人成長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