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圖書館

《全然接受這樣的我》Radical Acceptance

一句話總結:

《全然接受這樣的我》教導我們如何藉由佛教與冥想的原則,活得更知足與快樂。

作者介紹:

塔拉.布萊克(Tara Brach)是一位心理學家以及佛教老師,她擁有臨床心理學的博士學位,並且在佛法修行的道路上已有超過35年的經驗。布萊克博士著有多本暢銷書,經常在世界各地開設研討會,幫助人們透過正念與自我接納來面對生命中的種種難題。

重點啟發:

從文化角度檢視自我懷疑

在西方社會中,我們總是被灌輸一種觀念:人性本俗,必須不斷努力以證明自己的價值。亞當與夏娃的故事傳達了一個訊息:人類生而有罪,唯有透過自我救贖才能進入天堂。這樣的文化背景深深影響了我們看待自己的方式,難怪我們常常覺得自己不夠好、不配擁有幸福。反觀佛教的觀點則截然不同,他們相信人性本善,每個人生而慈悲、智慧具足。佛法鼓勵我們活在當下,而非總是在擔心未來。

「徹底的接納」帶來真正的自由

書中以老虎莫希尼的故事做比喻:牠被關在小籠子裡多年後,即使後來被放到寬敞的新家,仍然習慣在老地方踱步,從未真正享受遼闊的自由。我們何嘗不是如此?長期以來的自我批判和不足感,成為囚禁內心的牢籠。真正的自由來自於徹底的接納——不分好壞地擁抱內在的每個念頭和情緒,用開放的心胸去感受一切。唯有不再逃避、批判自己,才能找到內心的平靜。

擁抱痛苦,發現真實的自己

我們時常對自己非常嚴苛,甚至將非己所能控制之事歸咎於己。這其實是一種自我防衛:用負面的自我評價,掩蓋內心的脆弱、嫉妒和恐懼。然而,逃避和批判只會讓痛苦加劇。療癒之道在於:全然地感受痛苦,以慈悲的心擁抱它。唯有直視、接納自己的脆弱,才能觸及內在最深層的自我,與其將痛苦視為恥辱,不如像佛陀所說的,將之視為通往慈悲的契機。唯有接納和同情自己的痛苦,才得以得到真正的療癒。

個人評價:

我覺得《全然接受這樣的我》充滿智慧且非常實用,治癒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關鍵就在於接納自己的情緒,對自己多一點慈悲。在追求完美的當代社會,「我們生而有缺陷也無妨」的觀點令人耳目一新,也給了大家很大的鼓舞。學習自我慈悲對每個人來說都很重要,但我特別推薦給那些完美主義者。

特別推薦《全然接受這樣的我》給誰:

像是總是壓力很大、渴望內心平靜的學生、對佛學與冥想有興趣的人士和任何飽受自我批判之苦的人。

Ed的話:

從「全然接受這樣的我」這個概念,我們可以延伸到企業經營甚至個人成長。就策略制定(Strategize)而言,與其追求完美無瑕的計畫,不如擁抱計畫中的不確定性,在過程中保持彈性、隨時調整。在創新(Create)的過程中,我們也常會遇到挫折和失敗。與其將之視為恥辱,不如視為成長的養分,從中學習。即使是已經建立的流程和系統,也可以透過「接納不完美」的心態,不斷尋求精進(Enhance)的空間。最後,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其實也是一種充分利用(Leverage)內在資源的方式。唯有不再逃避、批判自己的脆弱,才能真正發揮內心的潛能。總而言之,「接納不完美」不只是一種生活態度,更是企業經營和個人成長的重要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