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圖書館

《允許自己不快樂》The Upside Of Your Dark Side

一句話總結:

《允許自己不快樂》這本書深入探討了我們內心最黑暗的情緒,如焦慮或憤怒,並向你展示了隨之而來的真正益處,以及它們背後的性格特質,如自戀或精神病態。

作者介紹:

陶德.卡珊登(Todd B. Kashdan)和羅伯特.比斯瓦斯—迪納(Robert Biswas-Diener)兩位作者都是心理學領域的專家。陶德是喬治梅森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專門研究幸福、韌性和社交關係等主題。羅伯特則是俄勒岡州波特蘭州立大學的研究員,他的研究興趣包括積極心理學、文化心理學和幸福感等。兩位作者都著有多本暢銷書,在積極心理學領域頗有建樹。

重點啟發:

1. 幸福感有時反而會干擾你的表現

快樂的人往往不太在意細節,這使得他們的說服力較差,也更容易犯錯。一項研究發現,心情「不愉快」的人提出的論點,比心情愉快的人更有說服力,多達 25%。同樣地,快樂的人更容易憶起錯誤的事實或從未學過的東西,因為他們專注於大局,而忽略了細節的重要性。因此,一個快樂的人可能是更好的經理,負責制定公司策略;但一個不那麼樂觀的人反而更適合擔任品質管理主管,因為細節至關重要。

2. 內疚有益,羞恥無用

內疚有兩大好處:一、它是種糟糕的感受,所以我們不惜一切代價避免它,因而犯罪率降低。二、如果我們感到內疚,就會竭盡全力彌補錯誤。研究顯示,越容易感到內疚的人,越不可能做出酒駕或偷竊等不良行為。同樣地,感到強烈內疚的囚犯,一旦獲釋,重新犯罪的可能性也較低。相反地,羞恥毫無用處。因為與內疚不同,羞恥不會讓你想要承擔責任,反而會讓你想要掩蓋錯誤。

3. 保持專注,代價不小

我們保持專注的能力是有限的。大腦有意識地處理資訊的能力有限,但無意識處理資訊的能力卻非常龐大。想想看,你現在正在做的事情有多複雜:你在使用雙手、感官,成千上萬個小動作融合在一起,只為了讓你能夠閱讀這篇摘要。試想一下,如果你必須有意識地處理和指揮所有這些動作,是不是很讓人大開眼界?因此,保持專注會大大減緩你的速度。你必須一步一腳印地完成任務,因為你忙於處理所有的後設資訊。雖然對某些任務來說保持專注很好,但冥想並非萬靈丹。適度地放空頭腦有兩大優點:一、更能相信直覺做出更好的決定。二、給創意騰出空間。一項研究顯示,心理學家在評估病歷時,如果同時分心玩填字遊戲,比專心思考診斷結果,做出的評估要準確 5 倍。他們的潛意識處理了資訊,讓他們產生正確的直覺。

個人評價:

這本書洞見滿滿,幫助我平衡了對積極心理學的看法。雖然我還是寧願保持快樂,專注於非銷售導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而不是不快樂卻超有說服力,但這本書教會我,我們不必時時刻刻追求幸福。我常常用內疚感來養成好習慣。例如:我昨天起床晚了,感覺很糟,但現在我知道這是一種合理的反應,證實了我的做法是對的。我不是冥想的超級粉絲,至少不喜歡死板的冥想方式,所以我也很喜歡書中對冥想提出的一些反駁觀點。從《允許自己不快樂》可以學到很多東西,我推薦這本書及其在 Blinkist 上的摘要!

特別推薦《允許自己不快樂》給誰:

成功的新創公司 CEO,她/他可能會懷疑自己是否活得太快、以憤怒爆發出名的律師以及任何定期冥想的人。

Ed 的話:

這本書啟發我們善用內在的陰影面,如:焦慮、憤怒等負面情緒,其實可以為我們的人生帶來意想不到的助益。就像企業經營,也要懂得 SCALE:制定策略(Strategize)、創新(Create)、自動化(Automate)、充分利用資源(Leverage)、持續精進(Enhance)。負面情緒就像是企業潛在的資產,只要我們學會善加利用,反而能為我們的人生增添助力。就像焦慮感可以提醒我們要未雨綢繆,憤怒則能激勵我們奮發向上。關鍵在於我們要用正向的態度去面對負面情緒,才能化阻力為助力,讓人生更臻完美。